• 為深化全民閱讀貢獻出版力量
    發表時間:2023-05-10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十分重視讀書,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倡導讀書、建設書香社會的重要指示。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為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致賀信,深刻指出閱讀對于人類獲取知識、啟發思想、涵養道德的重要作用,鮮明闡釋閱讀對于中華民族精神傳承、民族品格塑造的重大意義,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帶頭讀書學習的明確要求,對全社會提出了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殷切希望。中國出版集團作為出版“國家隊”,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把握全民閱讀的重大意義,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和深化全民閱讀的重要要求,為全民閱讀的深入推進積極貢獻出版力量。

      一、深化全民閱讀,關乎“國之大者”

      全民閱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識字人口多少、國民閱讀率高低、閱讀品質如何,直接反映社會文明程度,是文化建設與發展水平的基礎性指標。閱讀作為豐盈人們精神世界、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促進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途徑,必將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基礎作用,必將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實踐中承擔重要功能。以文化人、文明天下,必須大興讀書之風,如此方能振民育德、立心鑄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需要凝聚人們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需要進一步增強歷史主動、堅定文化自信,深化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必由之路。

      全民閱讀是建成文化強國的內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華文化承載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能夠為民族復興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閱讀是最基本的文化建設,是人民最基本的文化權益,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體現。中華民族一向崇尚庠序之教、耕讀傳家的思想,月下讀書、鑿壁借光、囊螢照讀等發奮好學的典故,激勵了千百年來無數學人志士,黨的歷代領導人都是倡導學習、熱愛閱讀的典范,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對民族復興進程起到了重要歷史推動作用。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然要推進好全民閱讀這一文化建設基礎工程,必然要發揮好閱讀在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中的作用,讓全民閱讀蔚然成風,讓全民閱讀成為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引擎。

      全民閱讀是治國理政安邦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黨正是依靠學習來立黨、興黨和壯大發展黨,依靠學習不斷取得黨和人民事業的偉大勝利。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歷史性地提出要“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從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到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全民閱讀連續10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不斷深化推進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全民閱讀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標志著全民閱讀逐漸成為黨和國家治國理政安邦的重要戰略舉措??梢哉f,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正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實踐載體,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歷史經緯與未來經略的高度融合。

      二、推動出版繁榮,助力全民閱讀

      出版是文明傳承的基本載體,是深化全民閱讀的基礎支撐。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出版歷史悠久,圖書典籍之豐富世界少有,從漢代“書肆”的自抄自賣,到印刷術、造紙術帶來的出版發展、書籍普及,再到明代《永樂大典》、清代《四庫全書》的整理編纂,出版的發展記錄了中華文明的演進,保障了中華文脈的傳承。近代以來,商務印書館的創辦標志著中國現代出版業的開端,其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20世紀30年代出書量占全國一半以上,其創建的東方圖書館是當時國內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等進步思想提供了強大內容支撐。創辦于1912年的中華書局以振興教育為己任,最初以編輯出版各類教科書為主,出版了一大批促進民族覺醒、助力民族復興、傳承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經典圖書,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推行新式教育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創立了以人民文學、人民美術、人民音樂為代表的一批“人民牌”專業出版機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中國出版事業揚帆起航,精品出版物不斷涌現,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旺盛的閱讀需求。改革開放后,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事業正式起步,中國人有了自己的百科全書,為構建國家知識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置于民族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來謀劃,并根據社會發展變化不斷作出新的判斷、新的定位。出版強國戰略高位部署,出版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出版供給能力不斷提升,以《復興文庫》、《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出版傳世工程深入實施,每年50多萬種出版物充盈人民群眾精神世界,讀者的閱讀選擇極大豐富,閱讀場景日益多元,閱讀體驗不斷提升,出版對閱讀需求的滿足進入到更高層次、發展到更高水平。

      出版是文化知識傳播的重要媒介,是深化全民閱讀的動力源泉。文化知識傳播有多種方式,文字是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傳播形態,其傳播最久遠、范圍最廣泛、影響最深刻。以文字為主要載體的出版活動構成了閱讀的基本形態,能夠源源不斷向社會提供權威、專業、可靠的知識服務,從而推動文化傳播,促進文明互鑒。傳播知識、傳遞文明、滋養心靈是閱讀的意義所在,也是出版的職責所在?!皾h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將國外經典學術思想引入中國,滋養了我國學術文化發展;“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將中國原創學術推向國際舞臺,促成了一大批青年學者成長;《魯迅全集》《圍城》《白鹿原》《紅星照耀中國》等文學精品構筑了一代代國人的精神家園??梢哉f,出版為閱讀提供了內容基礎和先決條件,高品質的閱讀離不開高質量的出版,出版的高質量發展也必將有力推動全民閱讀走向深入。

      三、擔當出版使命,涵育讀書風尚

      好書是最根本的閱讀保障,閱讀的價值導向與內容質量決定了閱讀的方向、品質和成效。中國出版集團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秉持為人民出好書的宗旨理念,持續提高出版供給和服務質量,出版了一大批文質兼美的閱讀產品,著力打造集團特色全民閱讀工作體系,為全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不斷貢獻出版力量。

      以人民需求為中心,為讀者出版好書。近年來,面對疫情的嚴重沖擊、面對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面對日趨激烈的產業競爭格局,中國出版集團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擔負文化責任,牢牢守住出版主業這一核心陣地,持續深耕文化內容,不斷推出精品力作,每年圖書出版總量保持在2萬種左右,重印率保持在70%左右,圖書零售市場占有率7%左右、動銷品種10萬多種,均穩居全國首位。集團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年度“中國好書”等國家重大獎項數量保持全國領先。以《習近平扶貧故事》《中共黨史十二講》《靠山》為代表的優秀主題好書,實現了學理化闡述與大眾化表達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中國出版集團特色主題出版體系?!爸腥A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看懂中國》系列”等精品力作蔚為大觀,構筑了中國出版集團人文社科知識譜系。持續而強大的優質閱讀內容生產能力為讀者能夠“讀好書”提供了有力支持。

      服務全民閱讀,滿足新時代閱讀需求,我們將突出抓好“出好書”的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培養優秀編輯。一體推進出好書、育人才,著力加強編輯綜合素養,把政治判斷能力作為編輯的首位要求,把選題策劃能力作為編輯的核心能力,不斷創新編輯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編輯隊伍在新的傳播環境下出好書的專業水平。二是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出版組織流程,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出版扶持效率,為出好書提供堅實保障。加強重大選題組織引導,持續改進選題論證工作,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提升選題原創能力,推動出版生產全鏈條協同創新。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把出版資源向“兩個效益”統一的好書上傾斜。

      主動應變求變,為讀者推廣好書。近年來,面對發行渠道的深刻變革、面對營銷方式的日益多元、面對購買習慣的巨大變化,中國出版集團積極識變求變,不斷拓展營銷渠道、創新營銷方式,一手鞏固傳統線下,一手搶抓線上市場,目的就是把更多好書送到讀者手中。三聯韜奮書店首創24小時書店,新華書店“百年書房”落地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引領城市閱讀新風尚;新華書店網上商城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互聯互通,打造國家出版物發行主平臺;人民文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傳統出版品牌全面發力線上,積極運用云展銷、直播、短視頻等新型宣傳營銷方式;讀者大會、“文學中國跨年盛典”、商務年度漢語盤點、《復興文庫》專家全國巡講等閱讀推廣活動讓優秀閱讀品牌深入人心。

      服務全民閱讀,滿足新時代閱讀需求,我們將深入實施推進全民閱讀行動方案,以全民閱讀大會為契機,組織舉辦百場讀書會、名社大社讀者開放日、“4·23”全民閱讀直播活動等一系列品牌閱讀活動。集團將推動更多好書進企業、進軍營、進校園、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加強“三聯韜奮書店”“涵芬樓”等品牌書店建設,優化自有實體書店布局,提升服務讀者能力。集團將進一步創新中國出版集團出版獎、中國出版集團好書榜評選模式,大力加強獲評好書的線上線下宣傳推廣,發布集團全民閱讀書單,努力為讀者“選好書”提供優質服務。

      堅持創新驅動,豐富讀者閱讀體驗。近年來,面對媒體融合、智能出版的發展大勢,面對閱讀的數字化、碎片化、個性化傾向,中國出版集團堅持以自身內容資源特色為本,培育打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中華籍合網、商務涵芬APP、三聯中讀APP、“人文讀書聲”有聲店鋪等一系列出版融合精品項目,滿足廣大讀者網絡數字閱讀新需求。我們積極努力為閱讀提供延伸服務,朝內166號朝花夕拾文創咖啡供銷社、“穿越時空的中國”數字影像、5G新閱讀體驗中心等項目的探索實踐就是為讀者創造更具體驗感、更富吸引力的閱讀場景。

      服務全民閱讀,滿足新時代閱讀需求,我們將加快傳統業務數字化運營創新,實現一個內容、多層開發、多次迭代,豐富有聲書、互動書、微課堂等多元形態,增強立體化體驗,提供個性化服務,加強IP矩陣化開發,打造更具集團文化基因、更富創意元素、更有科技內涵的閱讀產品和服務。我們將加強重大資源型項目的后續衍生開發,盤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復興文庫》、辭書工具書等特色數據資源,推出多形態融合閱讀產品。我們還將持續推出《如何閱讀一本書》、《北大閱讀課》系列、“閱讀寫作訓練營”等閱讀學習類精品,推出獨具特色的閱讀類產品集群,為讀者“善讀書”提供智力支持。

      新時代新征程,全民閱讀方興未艾,書香社會未來可期。中國出版集團必將堅定踐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職責,以優質閱讀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以出版高質量發展助力全民閱讀深入推進。(作者: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

    責任編輯:王 爽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