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蘊與靈魂,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彰顯著點點滴滴的文明底色。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力量、多措并舉,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上尋求新突破。
閩侯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弘揚志愿精神 凝聚文明力量
據了解,閩侯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于2019年12月23日掛牌成立,全縣1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98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于2020年6月全部建成,實現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并通過積極開展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針對志愿服務項目培育孵化,助力創城工作向縱深推進。
“您好,現在是紅燈,請您在此有序等候,注意安全?!薄昂恿骼謇硪獜氐?,請大家將垃圾統一放置、處理?!薄瓰槌浞职l揮志愿者自身優勢,凝聚文明創建的合力,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持續開展“交通講文明?平安伴你行”“護河愛水、清潔家園”“志愿服務‘益’起來?小區樓棟煥新彩”“文明單位網格化包干共建”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為文明城市建設添磚加瓦。
目前,閩侯縣黨員干部和民間志愿者注冊總人數超13萬名,系統注冊的志愿服務組織達2148支。隨處可見的紅馬甲為城市繪就了最溫暖的底色,也成為閩侯縣開展志愿服務創建文明城市的一個縮影。
深入移風易俗 促進鄉風文明
尚干鎮烏門村紅白理事會成員組織發放宣傳單,對村民們進行“移風易俗”宣講引導。
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移風易俗作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堅持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積極推動建設家風家訓館(公民思想道德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文明宣傳欄、文化墻、道德講堂等。用電子屏、宣傳欄、文化墻等載體,不定期宣傳移風易俗工作內容,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孝圖、傳統道德文化等繪上巷道圍墻,在各鄉鎮(街道)打造一批圖文并茂、活靈活現的“文化墻”,做“活”鄉村文化,育“實”文明鄉風。
“現在大家都不攀比誰花更多錢擺場面,鄰里關系也更和諧了?!薄凹t白喜事簡辦后,大家不用為‘人情債’苦惱,經濟負擔也減輕了?!苯陙?,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綜合治理村慶活動和青口、尚干、祥謙片區婚喪宴設兩正餐的陋習專項治理為抓手,通過建立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報備、健全“一約一隊一會”(村規民約、移風易俗勸導隊、紅白理事會)、開展專項督查、“五進”志愿服務宣傳活動等,對奢靡現象進行勸導,引導市民群眾樹立節儉意識。
創新方式方法 提升工作水平
對老人活動中心進行改造,將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寄遞物流等場所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相融合,統籌線上線下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創新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多站融合,打造一點多能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同時,按照“8+N”配置,利用“閩侯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云平臺”系統,采取“線上+線下”的工作模式,探索形成以“五單”模式為群眾提供精準需求,暢通服務雙向對接與認領,提供“點對點”“一對一”的服務,在服務群眾中凝聚群眾,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
“所謂‘五單’,即通過平臺系統聽取群眾需求的‘點單’,中心(所、站)統一‘派單’,相關志愿服務團隊和志愿者‘接單’,結束服務后群眾‘評單’的特色志愿服務模式?!遍}侯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閩侯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堅持“三爭”“三領”行動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相結合,繼續強化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陣地功能、服務功能,不斷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優化志愿服務項目,拓寬志愿服務形式,開展暖心志愿服務,進一步提升市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供稿:福建省文明辦 文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