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嘎魯圖鎮:沃野田疇沐新風 奏響文明新樂章
    發表時間:2023-04-25 來源:中國文明網

      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落,綠油油的農田映入眼簾,路邊的車停放有序,嶄新的路燈并排兩邊,公益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多彩的文化墻吸引路人目光……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嘎魯圖鎮擦亮“文明”底色,持續深化文明村鎮創建,以“文明”促發展,深耕細作、統籌發力,扎實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當地百姓不但富了“口袋”,更富了“腦袋”。

      政策宣講強引領 凝聚力量筑同心 

      在嘎魯圖鎮,由黨員干部、專家學者、基層黨組織書記、宣傳工作者、先進模范等組成的21支“理響”嘎魯圖宣講隊,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活躍在街巷村戶、田間地頭,講理論、講致富、講新風。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人員與農牧民群眾談心

      初春的午后,陽光和煦。嘎魯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斯布扣嘎查的“兩委”成員、駐村干部來到了農牧民家里,結合嘎魯圖鎮“大宣講 大調研 大走訪”行動,和農牧民群眾面對面談心談話,把黨和國家的政策用接地氣的語言宣講到農牧民群眾身邊,聽訴求、詢意見,汲智慧。

      貼近鄉音民心,群眾才能喜聞樂見,宣講才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在全鎮“理響”嘎魯圖宣講品牌引領下,“老支書課堂”等一批特色宣講品牌走到群眾身邊,真正實現理論育民、理論惠民。自2022年“理響”嘎魯圖宣講隊成立以來,開展宣講達400余場,受眾群體2.9萬人次。

      為民服務辦實事 真情關愛暖民心 

      “以前我全職照看一家老小,老父親86歲了,現在每天中午去社區的共享食堂吃飯,吃的健康又便宜,2周歲的幼兒也在咱們社區的共享托育中心托管,老人和孩子都很開心,我們家的一老一小兩件最讓我掛心的事政府幫我解決了,我終于無后顧之憂地重返職場了,我感覺很滿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干勁和希望?!奔易『魺岷鐓^的王彩云女士開心地說。

     

    共享食堂

      2022年嘎魯圖鎮確立“黨建統領 共富共享”黨建品牌,聚焦“為民、便民、安民”建設要求,緊盯“一老一小一青年”服務群體,以“共享”理念為抓手,整合機關、企業、社會組織和各界人士資源,打造“六享維度”。目前,在“多元互動”,打造共享服務維度里,各社區通過搭建“共享融合式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形成“三享三融”共享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工作模式,啟動“共享餐廳”“共享超市”23處,將30家包聯單位、25家企業、3家醫院、5所學校納入共享服務體系,組建成立12支各具特色的社區志愿服務隊,開展各類便民服務300余次。在“虛實結合”,打造共享空間維度里,利用各社區轄區內閑置空間,植入“共享”要素,建設線上線下、實體虛擬相結合的多元化共享空間;在“一網統管”,打造共享治理維度里,利用84個綜合網格,“一網統管”,統籌推動50多個職能部門下沉社區,集中開展“紅色網格”覆蓋行動,形成“支部建在網格上”的網格組織架構,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無死角;在“精準普惠”,打造共享健康維度中,倡導全民健康文明風尚,建立嘎魯圖鎮全民健康檔案,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80%以上,啟動共享健康行動;在“全齡覆蓋”,打造共享教育維度里,圍繞3—15歲年齡段教育需求,打造社區青少年線上線下聯動的共享學習交流平臺,創新設立共享大講堂、共享傳藝室、共享自習室等場所10處,打造15分鐘多層次的共享教育圈,提供幼兒托育、低年級段托管、青少年校外教育、老年閑暇教育等覆蓋多元需求的服務。

      移風易俗倡文明 春風化雨潤人心 

      整治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嘎魯圖鎮堅持從宣傳引導、自治管理、健全機制等多方面入手,著力提升移風易俗內生動力,真正讓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鄉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風要正,正在村規。如今走進嘎魯圖鎮各嘎查村村委,新修訂的村規民約都十分醒目地張貼在精神文明建設宣傳欄里,從婚喪嫁娶到環境衛生整治等都有明確規定。嘎魯圖鎮為推進鄉村治理的更加有效,組織全鎮12個嘎查村結合各自實際情況進一步修訂村規民約,通過走田間地頭、進農家院子、微信群、村民大會等形式集思廣益,征求農牧民意見,以農牧民的規矩農牧民定、農牧民的約定農牧民遵守的方式,完善村規民約,改善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約束不文明行為。如今,一個個集納了農牧民建議和智慧的村規民約正悄悄融入嘎魯圖鎮農牧民的生活中。在農村牧區的各個角落,看得見的環境在悄然變化,看不見的鄉風已潤入心田。

    助學支教志愿服務活動

      在倡導文明風尚上,嘎魯圖鎮積極推進曬“家風家訓”等系列活動,開展“鄰里守望·祥和社區”“愛護環境”“奉獻愛心”等主題志愿活動,發動各嘎查村(社區)評選“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引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摒棄陳規陋習。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活動,主要圍繞春節、元宵之喜慶,清明之緬懷,端午之追憶,中秋之團圓,重陽之敬老等主題,編排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同時開展送溫暖獻愛心、經典誦讀、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志愿服務等活動,不斷豐富文明實踐活動形式,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供稿:內蒙古自治區文明辦 內蒙古文明網)

    責任編輯:姜 麗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